【禅宗故事】鸟窠道林禅师

 

发布: 2015-07-18 07:04:11   作者: 本网转载   来源: 本网讯   

 

                                                            

 

  • Default
  •  





     

      【古文】

     

      杭州鸟窠道林禅师,本郡富阳人也。姓潘氏。母朱氏,梦日光入口,因而有娠。 及

     

      诞,异香满室,遂名香光。九岁出家,二十一于荆州果愿寺受戒。后诣长安西明寺 复礼法师学华严经、起信论礼示以真妄颂,俾修禅那。师问曰:“初云何观?云何用 心?”礼久而无言。师三礼而退。属代宗诏国一禅师至阙,师乃谒之,遂得正法。及 南归狐山永福寺,有辟支佛塔,时道俗共为法会,师振锡而入。有灵隐寺韬光法师问 曰:“此之法会,何以作声?”师曰:“无声谁知是会?”后见秦望山有长松,枝叶 繁茂,盘屈如盖,遂栖止其上,故时人谓之鸟窠禅师。复有鹊巢于其侧,自然驯狎, 人亦目为鹊巢和尚。 有侍者会通,忽一日欲辞去。师问曰:“汝今何往?”对曰:“会通为法出家, 和尚不垂慈诲,今往诸方学佛法去。”师曰:“若是佛法,吾此间亦有少许。”曰: “如何是和尚佛法?”师于身上拈起布毛吹之,通遂领悟玄旨。元和中,白居易侍郎 出守兹郡,因入山谒师。问曰:“禅师住处甚危险。”师曰:“太守危险尤甚!”白 曰:“弟子位镇江山,何险之有!”师曰:“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得非险乎?”又 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曰:“三岁孩儿也解 恁么道。”师曰:“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白作礼而退。师于长庆四 年二月十日告侍者曰:“吾今报尽。”言讫坐亡。﹝有云师名圆修者,恐是谥号。﹞ 《五祖大满禅师旁出法嗣》

     

                                                                

     

  • Default
  •  





     

      【译文】

     

      唐朝有位道林禅师(七四一——八二四),由于他在杭州秦望山修行时,筑巢于山中的松木之上,所以得到了[鸟窠禅师]的封号。

     

      另外,也因为他的居处旁边有许多鹊鸟在此栖息筑巢(大概它们也把禅师当成同类吧),所以对禅师显得很温驯,人们因此也称他为[鹊巢和尚]。这位鸟窠禅师就是本单元的主角。

     

      不过,如果没有提到另外一位主角,那么这个故事就无法上演了。这位就是中国诗坛上赫赫有名的诗人白居易(七七二——八四六)。他因为担任刺史而业到了杭州。刺史为一州之长,也称为[太守],是个颇有份量的官陨。初次来到杭州的白居易,听到了有关鸟窠禅师的奇特行径,也想来拜见一番。

     

      当他走到了禅师的住处一看,不由自主地大声惊呼:

     

      [禅师的住处好危险啊!]

     

      由于白居易也是学佛之人,多少也懂得一些佛法。因此提出这样的警讯,多少也是针对禅师这种显异惑众的行径加以反讽的意味。

     

      当我第一次读此公案时,也曾有过同样嫌恶的感觉,总觉得学佛修行大可不必如此标新立异。

     

      [好危险啊!]白居易这句话说得恰到好处。因为如此一来,我们就可藉由禅师的回答,而对他的修行工夫一目了然。同样的,对禅师的回应,也可看出白居易的功力如何。所以此番问答可算是一场精彩的辩论。

     

      [好危险啊!]鸟窠禅师对于这句话的回答是是:

     

      [太守,您的处境比我更危险呢!]

     

      的确,政治家的处境真是危机四伏。像是贬职、垮台、革职或被诬陷当替死鬼等等,无论在政治界或工商界都充满了这样的危机。白居易也正是因为被贬职从京城来到的杭州的。无宁说还是在老松树上的禅定世界来得安全。

     

      [好家伙!真是历害!]

     

      白居易可能心里这样想着。这时,话题便转换了。

     

      为了保持问答的连贯性,让我们换个方式,先不做逐句说明,待胜负分晓之后再慢慢地详加解说,以下为诵文:

     

      太守(白居易):[禅师的住处好危险啊!]

     

      禅师:[太守,您的处境更加危险呢!]

     

      太守:[如何才是佛法大意?]

     

      禅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太守:[这种事连三岁小孩也懂得,]

     

      禅师:[但是就算是八十岁的老翁也难以做到呀!]

     

      太守:[……]

     

      问答到此结束,很显然,白居易输了。

     

      白居易问:[如何才是佛法大意?]并非以学生自居来请教佛法大意,而是要鸟窠禅师就自己了悟的平陈述,也等于是对禅师作个测验之意。

     

      而鸟窠禅师对这个测验提出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解答。一听之下固然没有任何错误之处,但却教人直觉这个回答实在是太平凡了。白居易就是这么认为。

     

      殊不知,这句话乃是佛教中有堍的<七佛通诫偈>。是过去曾在娑婆世界示现过,包括释尊在内的七们佛陀所共同教诫众生的偈语。这个偈语完整如下: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白居易感到这个回答实在平凡无奇,所以才说出[这种事连三岁小孩也懂得]的话来,大有早知如此也不必专程跑到深山来拜候的意味存在。

     

      然而,不愧是鸟窠禅师。在白居易回答[连三岁小孩也懂得]后,他毫不迟地立刻回应道:[但是,就算是八十岁的老翁也难以做到呀!]被禅师这么一说,白居易顿时瞠目结舌,无法再做答辩。

     

      禅也好,佛教也好,不管是什么道理,都是在教人恶从善。就是这么平凡这么单纯,而这也正是禅、是佛教。

     

      举个例来说吧!过马路时,虽然红灯亮起来,但一看没有车子,正准备穿越时,儿子在旁阻止了我。我对他说:[没错,是不可以闯红灯,不过……没有关系的啦!]

     

      当时儿子读幼稚园那么大。结果是[不可以闯红灯]这个交通规则连五岁的小孩都知道,但是大人却很容易就违反。

     

      [没关系的啦!]当我这样说时,脑海中立刻浮现鸟窠禅师的话。唉!即使是我这四十岁的大人,就连个普通的交通规则都无法遵守。看来,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只会强诩夺理吧?

     

      禅不是理论,但了解[禅非理论]的道理,并不代表就懂得禅了。听起来似乎很可悲,请稍安勿躁,急躁乃是禅的大敌。慢慢地去体会吧!终究您会从中了解禅的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