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 2009-05-30 18:35:00   作者: 周小草整理   来源:    

 

乐渡长老《心经》讲义 (一)



     今天晚上,是一九九八年的除夕夜;明天,大年初一就是一九九九年新年的开始。遵循倓虚老法师在中国青岛创建湛山寺以来的惯例,湛山精舍在每年的除夕夜,均要讲一部《心经》… 这是表示除旧革新的意思,希望把过去一年的无明烦恼,一切不如意之处,送旧迎新,随着除夕均要除去,随着新年的到来,更要有一番新的景象。三宝弟子若要安身立命、转识成智,除了现有物质生活之拥有外,最要紧的是要增长我们的福德和智能;尤其是修慧这方面,是每人必须要有的行持,因为智能愈增长,烦恼执着便会随之而减少,修行直到体证诸佛菩萨的深广智能,便能得到解脱自在境界的法乐,这就是我们每年在除夕夜要讲《心经》的原义和愿望。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这八个字是《心经》的经题。般若是梵语,译成中文就是「智能」,因为从中文「智能」这两个字表面的涵义,不能包括圆满具足「般若」的意思,因此仍然用「般若」这个名辞,所谓「多义不翻」是也。

     佛经上说﹕「般若为诸佛之母」。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皆由般若智能所生,因此,般若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我们凡夫众生,要想学佛,作佛的弟子,必须求智能,今天除夕要讲《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大家增长「般若智能」。

     其次要明白《心经》上所讲的「空」字,这个空并不是一般人所讲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的空。心经上所讲的空是「真空」,或叫「空性」;就是世间上一切法都是空无自性的空。我人内心没有执着,没有分别妄想,也就是本经所说的照见五蕴皆空的「空」。这个空非常重要,不能了解这空的道理,就很难了解妙有真空和真如实相,换句话说,不能了解妙有真空的道理,就很难证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波罗密多」这四个字,也是梵语,「波罗密」,译为到彼岸,这个「多」字是梵文的语音,Prajnaparmita 这个心﹐就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中心,也是一部大藏经和佛说法四十九年的中心,所以这部经虽然很短,仅二百六十个字,但其教义包括的都是佛说的一大藏教所有的真理。

     「般若波罗密多心」,这七个字是《心经》的别题,经之一字是通题,例如《金刚经》、《维摩经》、《楞严经》等都名为经,经是通称,也是经常之道,也叫契经,契是契合﹔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所以称为经。此经是玄奘法师所译,玄奘法师亦名唐三藏,他是《大唐西域记》的作者,亦是小说《西游记》中的唐僧,人人都知道,在此不再多述。

     「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唐玄奘法师译为「观自在」,意为「观」是能观之智,「世音」是所观之境。

     「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一句经文的意思是指观世音菩萨在修行时以甚深的般若,妙智妙慧,照见「五蕴皆空」,五蕴即是色、受、想、行、识;蕴是蕴藏,盖覆的意思,就是说我人被色、受、想、行、识之五蕴盖覆缠绕,不得自在,不能自由。五蕴之色蕴即是物质,世间上山河大地森罗万象,形形色色都属于物质的色蕴。

     受、想、行、识四蕴是属于心,属于精神方面的,我们每人都被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缠绕不休,五蕴之受、想、行、识,可以归纳为「色心」二法,观世音菩萨以甚深般若妙慧,照见五蕴的「色心」二法,当体即空。

      「菩萨」是梵语「菩提萨埵」的略称﹐「菩提」译为「觉」﹐「萨埵」译为「有情」。「菩萨」即是「觉有情」。中国人说话简略,将「菩提萨埵」四个字略称为「菩萨」。这位菩萨对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特别有缘。菩萨的慈悲愿力,更加广大无边,在这世界寻声救苦﹐随类化身﹐所以称为「观世音」。

     观世音菩萨,既不是中国古代的人,亦不是这个地球上的人,而是随缘示现的菩萨。他也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助化菩萨。观世音菩萨,其实早已成佛,佛号称为正法明如来,这是他倒驾慈航示现在极乐世界,辅助阿弥陀佛,弘扬佛法,度化众生。

     ----(下期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