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机隐语,汝宜自参

 

发布: 2018-10-10 21:05:32   作者: 本网转载   来源: 本网讯   

 


 

  临济义玄(?-约866年),唐代禅宗高僧,名义玄,因居临济院,世称「临济义玄」,为临济宗的开宗祖师。铃木大拙在《禅学随笔》中说「临济是中国唐朝最伟大的一位禅师。」又在《禅与心理分析》中说「他可说是中国禅宗思想史上第一位禅师。」在《临济的基本思想》中说「临济可以说是个伟大的思想家。」

 

  临济义玄上承南岳怀让、马祖道一、百丈怀海至黄檗希运的禅法,以其机锋凌厉,棒喝峻烈的禅风闻名于世,甚至曾说过「逢佛杀佛,逢祖杀祖,逢罗汉杀罗汉,逢父母杀父母。」的名句,劝人不要执着拘泥,方能得到解脱。

 

  临济义玄主张「以心印,心心不异」,后世有 「心心相印」一说。他的教育方法棒喝齐施,成语「当头棒喝」便源与此,而成语「摇头摆尾」也源于他和弟子元安的故事。现存《临济录》和《祖堂集》卷十九、《景德传灯录》卷十二、《五灯会元》等记载了他的生平事迹和禅法。

 

  据《五灯会元》卷十一,有一次,临济义玄去拜访凤林禅师。一见面,凤林说:「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临济毫不示弱:「何必剜肉作疮?」意思是说,佛性不可言说,你明知如此,还要发问,岂不是没事找事,多此一举?

 

  凤林并不管这些,还是问道:「海月澄无影,游鱼独自迷。」(禅境既是一片光明,通脱无碍,我为什么还找不到路?请给我指路吧。)

 

  临济答:「海月既无影,游鱼何得迷?」(你既能对禅境有这种描述,可见并未迷路,也就是已经开悟了,又何必多此一问?)

 

  凤林接着问:「观风知浪起,玩水野帆飘。」(看到狂风初起,就知大浪将至,船儿要被吹走。我的心性不稳,请你给指一条明路。)

 

  临济答:「孤蟾独耀江山静,长啸一声天地秋。」(明月高悬,江山宁静;秋风劲健,天地清肃。你的悟境如光风霁月,本已具足,动摇不得,还要我说什么呢?)

 

  凤林还不罢休,又问:「任张三寸挥天地,一句临机试道看。」(虽然如此,你的三寸不烂之舌就如慧剑,能斩断天地间一切烦恼,请还是根据上面的情形,为我说说吧。)

 

  临济答道:「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不献诗。」(你说我的利舌如剑,我就自认剑客,但只是与另一剑客狭路相逢时,我才会拔剑。你不是剑客,让我拔剑做什么?正如我不是诗人,所以,既不会作诗,也不愿作诗。)

 

  听了这番话,凤林便住口不问了。凤林横说竖说,就是想引出临济对自性的表述,使其「着相」,但临济始终避免正面回答,从而显示出他的智能。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辩难时所使用的工具是格律严整、意蕴深厚的诗句。诗歌的委婉性、含蓄性和多义性,使得他们的对话方式别具一格。

 

  其实这种对话方式,在战国时代的外交事务中常常使用。《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中的一段记载:

 

  郑伯在垂陇设享礼招待赵文子(名武),子展、伯有、子西、子产、子太叔、两个子石跟从郑伯。 赵文子说:「这七位跟着君王,这是赋给武以光荣。请求都赋诗以完成君王的恩赐,武也可以从这里看到七位的志向。」

 

  子展赋《草虫》。赵文子说:「好啊,这是百姓的主人!但武是不足以承当的。」

 

  伯有赋《鹑之贲贲》。赵文子说:「床上的话不出门坎,何况在野外呢?这不是应该让人听到的。」

 

  子西赋《黍苗》的第四章。赵文子说:「有寡君在那里,武有什么能力呢?」

 

  子产赋《隰桑》。赵文子说:「武请求接受它的最后一章。」

 

  子太叔赋《野有蔓草》。赵文子说:「这是大夫的恩惠。」

 

  印段赋《蟋蟀》。赵文子说:「善哉,这是保住家族的大夫!我有希望了。」

 

  公孙段赋《桑扈》。赵文子说:「不骄不傲,福禄还能跑到哪里去?如果保持这些的话,这些福禄就是想推辞也推辞不掉的。」(参看沈玉成先生译文)

 

  就《诗经》本文来说,有其字面义,而赵文子则根据当时的习惯和具体的情形,作出了另外的理解。作为一种赋诗「言志」的方式,如果说,临济诸人受到了《左传》的影响,当不是无的放矢。可见诗歌在丛林中所受到的重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