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山三十五届『精进佛七』第三天

 

发布: 2019-12-08 15:48:02   作者: 湛山精舍   来源: 湛山精舍   

 


 

聆听达义大和尚佛七开示

 


 

编者按:
湛山一年一度的精进佛七今天是第三天!
在接下来的四天里,每天下午2点,我们将会有幸聆听到加拿大佛教会会长湛山精舍住持达义大和尚的精彩开示。

 

  • Default
  •  


     

      在湛山精进佛七的第三天,达义大和尚用一句: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作为开场白。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简单的一句话,我们平常所说的话都是闲话,都是世间的话,是有漏烦恼的话,会染污你的心。我们专心念阿弥陀佛来收摄你的心,让你的心更加安定,让浮躁的心通过念佛沉淀下来。

     

      因此,我们打佛七,就是要在 “打”字上下功夫。“打”是“打得念头死”;“念”是指你的妄念、分别心、虚妄心。我们打的就是这个念头。我们每个人的身心不定,会有烦恼,也是因为有很多念头。打掉念头,法身慧命就会显现。因此,“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你的法身慧命要重现,必须打掉念头。就像我们常说的明心方能见性,心不明就不得见自性,念不消不会见法身。

     

      我们性空长老常在开示时说到,我们人有两个生命,一个是凡夫肉体的生命,每天吃饭睡觉;另外一个是无形象的,非常重要的,法身慧命。有了法身慧命后对世界的感知就不同了。我们常提的“心净则国土净”,不去修行是无法体悟到的。当你通过修行,终有一天会体悟到“心净”,当你“心净”了,对世间的万事万物就会看得更加清晰,更加明白和彻底。就没有人、我、是、非,没有烦恼。所以,清净心和法身慧命都非常重要,我们要通过念佛来证得,再看这个世界就非常和谐、庄严。我们现在所看的世界是五浊恶世,是一个充满人、我、是、非和烦恼的世界,这是因为我们现在的心是凡夫的心,是染污的心。因此,我们通过念佛消除念头,让法身重现。希望我们在这几天要克期取证,尽我们的能力,消除念头。念佛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消除我们心中的烦恼。

     

  • Default
  •  


     

      我们昨天讲到智者大师。我常常想,如果中国佛教没有智者大师,或许我们中国佛教的历史要重写。他把释迦牟尼佛在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非常有层次地系统地归纳整理出来。当我们在读经时,要明白佛在四十九年说法过程中,五时八教、五重玄义,他是什么时候讲的,对什么人讲的,他的根器是什么,内涵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所以说智者大师对中国佛教的贡献非常大。尤其是他的止观禅修的思想和方法及理论,小止观、摩诃止观、六妙门等,都是教我们止观禅修。体悟到一种境界和他的经验来和我们分享。

     

      我今次到泰国的一个寺院去参加弘法和修行的国际会议,这个寺院在教大家泰国的禅修方法。我发现泰国寺院的禅修方法中好多和智者大师的止观禅修非常接近。因此,不论是在泰国还是在印度,有两种禅修,一种叫“止”或是“定”,另外一种称修内观禅。就是让你去观照,不论是止观还是内观,都没有离开智者大师的止观禅。我们通过这次去南传佛教国家一起修行,发现智者大师把佛的修行和方法,全都翻译到中国来,这非常难得。智者大师非常有智慧,把佛所说的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都能够明白和了解,还能写出高深的论述。但是,他依然对净土宗非常向往,他认为所有的行门里面,净土宗是易行道,是值得推广的,非常殊胜。

     

      因此大师临终前自知时至,于大石佛像前端身正坐,面向西方,专心持念弥陀及观音圣号,如入禅定,安详示寂。这是我们学佛人都羡慕的事情。而我们世间好多人是在恐惧和无奈中没有选择地死去,而有修行的人是不同的,知道去往哪里,是不同的境界。

     

      根据智者大师的弟子灌顶作的记载,大师…右肋西向而卧,专称弥陀、观音圣号,听弟子们诵持《无量寿经》之后,他感叹地说,借助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我们就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一个正报、依报庄严的净土,华池宝树,易往无人。但是好多人不知道,西方净土的庄严。“火车相现,能改悔者,尚复往生,况戒慧熏修,行道力故,实不唐捐,梵音声响,实不诳人。”就是说,即便是曾经忤逆、十恶的人只要能一心称念阿弥陀佛,万缘放下,专心念佛都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何况是我们一直都在持戒、修定、念佛的人,有这样的道行,就一定会去往西方极乐世界,这也是功不唐捐。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的真实状况和净土法门是真实不虚的,是不打妄语的,是真实之语。

     

  • Default
  •  


     

      智者大师一生致力于天台宗的实际创宗和天台教义的宣讲,但是在最后走的时候还是以念佛修持净土法门作为依归。这也是后来学天台宗的人为何要学教理还要兼念佛的实修的原因。智者大师,对弘扬和发展净土宗的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因为他明白了佛所说的一切经典,明白了释迦牟尼佛为何要无问自说净土法门,让后人去修行,其内在理论依据是什么。因此,大师著作有《观无量寿佛经疏》、《阿弥陀经义疏》、《净土十疑论》、《五方便念佛门》等净土法门的书籍。后两部书极大地拓展了净土理论,为善导的净土分类、称名念佛方法、念佛非别时意等理论建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净土十疑论》,“总摄净宗主要疑问,开显念佛宗纲心要,断疑生信,厥功最巨。”该论中主要是解答了所提出的十种疑难,“基本包括了世人对净土法门进行理性思考的所有模式及框架。”开显念佛宗纲心要。这对知识分子来说也是非常受用的,往往知识分子是有所知障的。因为他们拥有的知识多,所以会升起很多疑问。在此大师都一一释疑了,大家可以多去学习这些经典。

     

      智者大师解答了难行道与易行道。净土法门是易行道,任何人任何时间都可修持,乃至福报多少都可以修持。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往生不退、为何往生西方净土、弥陀净土与弥勒净土的区别。同时也讲到了心净与土净的关系,还有往生的条件。大师特别讲到十念往生等诸多疑问,如果我们用虚妄心来念,也不会得往生,因为掺杂了杂念太多。我们念佛一定要经过量变不断地念佛积累,从量上提升你的质,念多了以后才纯,才能产生质变,才能把佛念到心里去。你现在念的佛是念到你的虚妄心,念佛是要念到你的清净心里、念到自性、念到第八识里去,深深地印到你的清净心里。

     

  • Default
  •  


     

      智者大师十念往生非别时意的论断,为称名念佛的发展和接引普通民众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智者大师在《维摩诘经略疏》和《观无量寿佛经疏》中,还对极乐净土的分类、教主为报为化、临终来迎之佛为报为化等问题提出了解答。这就是平时讲的成佛三身(法身、报身、应身)。

     

      智者大师将极乐净土分为凡圣同居土、方便有馀土、实报无障碍土及常寂光土等四土。所以我们每天晚上回向时都会称念。大师认为度化凡夫的弥陀净土为凡圣同居土,临终弥陀来迎之佛为应化身。

     

      这些论述对善道大师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对智者大师以及当时的净影大师和嘉祥大师的观点进行吸收的基础上。善导提出了更有利于净土宗平民化的净土观。现在净土宗对弥陀净土的分类,依然是按照智者大师当年的分类。虽然智者大师不是净土宗的创始人,但是他的理念影响到净土宗。

     

      在《五方便念佛门》中,智者大师对从散入定、从事如理、从空有到息二边的观相念佛次第结合在一起,进行了天台止观学的阐释,因为这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与净土宗的观想念佛既相似又有区别的五门禅观。

     

  • Default
  •  


     

      我们常说的“有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因此,修念佛法门,是按由浅入深的次序,开五门念佛方法:叙开念佛五门。

     

      第一门,称名往生念佛三昧门。称念佛的名号念佛。

     

      第二门,观相灭罪念佛三昧门。观想阿弥陀佛的相好庄严。

     

      第三门,诸境唯心念佛三昧门。念佛念到心能改变外面的环境。

     

      第四门,心境俱离念佛三昧门。念佛念到最后不仅要把境去掉,不去执着,连心都不要去执着。

     

      第五门,性起圆通念佛三昧门。不去执着任何东西,任何东西是圆融无碍的,这才是证悟到本性。目前,我们看到是有差别的相,是外在的,在本性上是一体的,如如不动、无差别的,你我他的自性是无分别的。“性”上是一如的,“相”上是有分别的。

     

  • Default
  •  


     

      智者大师还解释了念佛三昧,认为“将入诸佛法,方便诚多。若以一言而具众门,无过念佛。” 我们要想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要想成佛,方便有多门,最好的方法无过于念佛。智者大师还详细介绍了“一行三昧”,这与大师所立的“般舟三昧”结合在一起,极大地拓展了获得“念佛三昧”的门径。智者大师涉及了净土宗的持名念佛、实相念佛和观想念佛,三种念佛方法,融到天台教理与念佛之法融于一体,独树一帜,极具代表性。

     

      智者大师还有一部由其弟子灌顶整理而成的《阿弥陀经义记》,文字简短,义理深厚。是用“圣教量”来解释佛法的妙理。智者大师用圣言量来进行诠释,是“中国早期净土思想的重要文献资料”。

     

  • Default
  •  


     

      我们看阿弥陀经往往在相上执着,在文字上去理解。真正的佛经道理是离开了语言文字的,真正的道理是在文字之外,是要有悟性才能悟到佛法的道理。我们大家想一下,现在的佛经有中文、英文、越南文、梵文等,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有文字的都是有极限的,都是为了启发你,文字不是真理,也不是真正的阿弥陀佛的境界。阿弥陀佛境界是要你去真正地体悟,通过念佛得到清净心,才能理解阿弥陀佛的境界。我们学佛人不去悟就无法理解,当你悟到了以后才知道所有的法都是一体的,所有的经都是相通的。我常常说佛用了四十九年所说的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你是无法一一读完的,但是当你开悟了后,所有的经典就都明白了,就一悟百悟、一通百通,这就是佛法的妙义。所有的经书都是一个道理,让你明心见性看到世间万事万物的真相、本源、自体都是一样的。

     

      在该论中,智者大师倡导三世佛通念的观点。还阐述了念阿弥陀佛就是念去、来、今三世阿弥陀佛的观点。我们念的不仅是现在的佛,还有过去的佛和未来的佛。即不仅要念过去佛和现在佛,还按照《法华经·常不轻菩萨品》的介绍,把一切众生当作未来佛来念。我们念的佛是指一切的佛,所有的佛都在你当下的一念心。不要在名号上起分别,你专心称念阿弥陀佛就是称念所有的一切佛。主要是你的心要没有妄念。大师还认为念佛需高声念佛,让你的心没有妄念,易于功夫成片,速成三昧。

     

  • Default
  •  


     

      智者大师,即智顗(538-597),是我国陈、隋之际的著名佛教领袖和佛学思想家,被天台宗人尊为四祖(中国佛教天台宗高推龙树为初祖,以慧文、慧思为二祖、三祖),实际上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真正创始人,所以常被称为天台智者大师。

     

      据史书记载,智者大师七岁时就喜欢去佛教寺院,诸僧口授普门品一遍,他就可以诵持。十八岁时,跟随果愿寺法绪大师出家。不多久,随慧旷律师学律藏,兼通方等,后入太贤山,诵法华经、无量义经、普贤观诸经,用二个月通达其义,可见慧根极其深厚。

     

      因智者大师喜欢禅悦,故在陈天嘉元年(公元560年)到光州大苏山礼慧思禅师学法。慧思大师一见到智者大师,就对智者说:“昔日我们在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追,今复来矣。”这就是说他们不是今生的因缘,也不是今生才相识,是宿世的因缘。因此,我们大家今天在一起念佛,也不是今生的因缘,也是多生多世的因缘。

     

      智者大师前后建寺院三十六所,造佛像八十万躯,亲自度僧一万四千人,建立六十余所,作放生池。

     

  • Default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最后,达义大和尚说:大家可以想一想智者大师如此大的智慧都要念佛,我们现在的人更加要向大师学习,专心念佛,不断精进用功。

     


     

    敬请关注明天的精彩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