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性格

 

发布: 2016-02-09 15:40:59   作者: 达义法师   来源: 本网讯   

 

  从佛法的角度来看人生,佛陀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无论贫、富、贵、贱,男、女、老、幼,欧洲人、非洲人或是亚洲人,都具足本来的佛性。将来大家修成正果,皆能成佛。凡是修到佛位时,其智慧、福德、慈悲和神通妙用也是平等,所谓“佛佛道同”。然而,因为人从凡夫至成佛这个过程之中,每个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被外在的色、声、香、味、触、法所染污, 迷惑而有所贪着、取相,所以形成了每个人不同的性格。有的人贪得无厌而慢慢养成了巧取豪夺的性格;有的人能对外在的境界收放自如而具有了淡泊明志性情,等等。总之,我们因为先天或后天的烦恼执着,而产生了种种不同的性格。

 

  倓虚老法师根据他的经验把人分成了四类:第一是有能耐无脾气者为特等人;第二是有能耐有脾气者为上等人;第三是无能耐而又无脾气者为中等人, 庸常之辈;第四是无能耐而还有特别脾气者则为下等人。

 


 

有能耐而无脾气

 

  有“能耐”指的是有才干,会做事。不但会把事情做好,而且还做得很圆满周到,让人对其做事能力由衷敬仰佩服。无脾气的意思是待人接物不斤斤计较, 不摆架子,不喧宾夺主,只是要把事情做好,做事周全而不在乎个人的名利得失。老子也曾说,“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而不居。”又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其大意是说,化育万物而不视为己有, 有所作为而不居功自傲,引领群伦而不专横弄权。如果做事都能保持这种心态, 就是一种修行。淡泊明志、制欲适情也被历代中国儒士奉为修身之要则,认为“人只一个贪字,便销刚为柔,害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杰出的贤能都是这类的人。比如说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躬耕于隆中,后为刘备三顾茅庐所感动而出山,隆中对纵论天下大势。但诸葛亮刚刚出山之时,刘备的结义兄弟关羽和张飞并不服气,百般刁难孔明。

 

  但孔明仍然气定神闲,指挥若定。最终关张二人被孔明的神机妙算所折服。在孔明的帮助下,刘备联吴抗曹,夺荆州,进蜀地,终于成就三分天下的格局。因此,鞠躬尽瘁的诸葛孔明得到了后人无限的敬仰。

 

  近代的周恩来也是一个典范,为振兴中华奉献了无私的一生。他所索取的与他所奉献的相比反差巨大。他的一套睡衣是1950 年和毛泽东出访苏联前夕买下的,颜色都褪光了,破了又补,直到他去世前还是穿的这套睡衣。他从不同意他人为自己做寿,更反对他人给自己送礼,凡是给他送去的礼物一律退回, 实在不能退的则如数付款。

 

  这类人往往意志坚定,做事认真,功成不居,所以会居高位而不危,这些优点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借鉴。

 


 

有能耐而有脾气

 

  另外有一些人,非常有能力和才华,但有一个缺点就是爱发脾气,恃才自傲。其实这类人非常常见,他们在成就功业的同时往往给上级及同事带来了很多麻烦与烦恼。从历史的角度上看,这些人往往会在一段时期里有所作为并身居要职, 但由于他们的桀骜不驯,往往结果都不是很好。

 

  如汉文帝时候的晁错,因其文采出众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太子老师)、贤文学。在教导太子中授理深刻,辩才非凡,被太子刘启(即后来的景帝)尊为“智囊”。公元156 年,景帝即位,提晁错为内史(皇帝秘书),后迁御史大夫(副丞相)。晁错为人刚直不屈,恃才自傲,待人苛刻。虽然其才干很得赏识,但晁错为人刚直,在政见上与群臣又每每不合, 引起众臣嫉恨。他在朝野中树敌太多,皇帝也非常头疼。后来晁错的“削藩” 主张引起了诸侯不满,而且与汉景帝的怀柔政策相悖,于公元前154 年(景帝三年),终于酿成了“七国之乱”。七国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名,威逼景帝,景帝无奈,曰:“吾不爱一人而谢天下”,腰斩晁错于西安东市,时晁错四十六岁。

 

  战国时的商鞅也是如此。在他帮助秦国之前,秦国只能算是一个二流国家, 后来商鞅入秦,以雄辩之才与法家思想得到秦孝公的赏识,以“一诺千金”而取信于民之后,积极推行他的变法。但司马迁在其《史记》中认为“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他为人刻薄,重用酷吏,据《资治通鉴》记载:“初,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渭论囚,渭水尽赤。为相十年,人多怨之。”而且在变法成功之后,恃功自傲,不能急流勇退,最终由于积怨太多,死于车裂。当商鞅去世时,秦国已一跃成为“超级大国”,他为强秦奠基,却为自己掘墓。

 

  由此可见,有脾气的人虽然有能力,但最终还是不能持久。佛教认为,瞋能毁千劫所积之善,并且可以阻碍智慧。上面的例子不就在说明这个道理吗? 我们当代的人更要以此为戒。

 


 

结 语

 

  诚然,有能力的人往往会对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能力如同一把刀,心犹如执刀之人。善恶、智愚存乎一念之间,但救人还是害人、功成还是身败,差之千里,其中道理我们要思之、慎之。鉴于篇幅所限, 对于后两类人,有机会我们再作详细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