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就是放下

 

发布: 2016-02-12 23:44:08   作者: 本网讯   来源: 本网讯   

 


 

  有人会问,担当和放下是两个相反的动作,怎么可能是一回事呢?首先, 让我们先思考另外一个词:“负担”,其实真正和“放下”相对立的是“负担”。“负担” 和“担当”虽然只有一字之差,意思相似,但内涵截然不同。“负担”指的是消极地接受,因此结果就是烦恼和忧愁;而“担当”是自发地、积极地去承担, 所以可以给人信心与快乐。对任何人和事来说,如果能将“负担”转变为“担当”, 本质上就是“放下”。

 

  认命的学问

 

  记得一个小故事说,有一位乡下的农妇,生活非常贫困,无依无靠,每天一早就上山砍柴,然后到集市上卖,但从她的脸上从来看不到痛苦的愁容,反而每天都很平静。有人问她:“这样的生活你不觉得苦吗?”她只是淡淡的一笑说道:“我从来不想那么多,这就是我的命。”虽然她并没有说出什么高深的道理来,但她这一种认命的态度,就是对生活的一种“担当”。与此同时, 她也将一切的生活苦恼放下了,这是一种高超的人生智慧。

 

  这不禁使我想到了几年前一位自杀的博士。这位留美博士在任何人的眼中都是学业有成,家庭幸福的成功人士。可在移民加拿大之后,由于生活的压力, 加上长时间找不到工作,他无法面对未来的人生,于是纵身跳向滚滚车流,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身后却留下了一位母亲和两个年幼的孩子。生活压力成为他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使他难以放下,最终他选择了以生命相抗。

 

  现实中,能清醒地认清自己的命运不是容易的事情。即使认清了命运,有时却无法接受,从而做出不明智的举动,这就是人生的“负担”与痛苦所在。或许我们真的应该换个角度看待命运,真正冷静而清醒地看待这一切,不再怨天尤人。平静地看待,感受着最自然最正常的一切。在尽力之后,平和地接受天命,从而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佛教中有一个重要的人生态度就是“坦然受报”,“积极行善”。无论命运是好是坏,认清因果,坦然受之,心中无丝毫挂碍。当然还要积极地面对人生, 努力地改造自己的命运,坚信明天会更好,这便是“大自在”的人生。

 

  担当是人生的契机

 

  记得以前读过一个故事:有一个人要开车回家,车子行驶在高速公路上, 他的车紧跟在一辆货车的后头,货车上堆满了重物,不幸车顶上固定货物的绳子没有绑牢,东西散落了下来。为了躲避这个从天而降的灾祸,就在那紧张的分秒间发生了车祸。这个人双脚因此断掉,人生的后半辈子将在轮椅上度过。他也充满了怨恨,想着这种倒霉的事为何发生在自己的身上,那种悲愤是非常大的。后来这位受伤的年轻人拜访一位禅师,希望能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见了面之后,禅师问了他几个问题。

 

  禅师问:“是谁选择开车上路?”“是我。”“是谁选择在这个时间回家?”“是我。”“回家的路有那么多条,是谁选择走这条路?”“是我。”“高速公路上的车子这么多,是谁选择开在这部车的后面?”年轻人低着头,若有所思地回答说:“还是我。”

 

  禅师继续说道:车子没有绑好可能会让东西落下来,这是已存在的事实, 无论如何砸下来的结果是一定可能发生的。如果没有砸到你,也可能会砸到别人, 但此刻的结果是谁让它发生的呢?如果不是你选择在这个时间上路,不是你选择走这条路,不是你选择跟在这部车的后面,或者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那么即使东西掉下来,也没有人会受伤,不是吗?所以,你认为你该负的责任,是零, 还是百分之百呢?

 

  这个年轻人终于想通了,“担当”了这一切,他人生也变得积极起来。后来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事业有所成就,生活也越来越美满。

 

  没有人一生都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会遭遇艰难险阻,但是你可以选择怪罪别人,诅咒老天爷不公平,但这些都没有改变事实,可是若能从这个挫败中记取教训,把自己的命运“担当”起来,就会放下人生的包袱,从而走出一片新天地来。

 

  结 语

 

  佛教认为一切皆有因果,所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 今生作者是”。我们所遭遇的都是往昔所做的业所致,所以无论好的、坏的, 我们都要“担当”下来,也就是把所有的纠结全部从心中放下,然后积极进取、努力向上、布施行善、广种善因,这样才会有圆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