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要义(四十五)

 

发布: 2018-04-27 18:43:54   作者: 达义法师   来源: 本网讯   

 


 

  释迦牟尼讲到微尘,这个微尘实非微尘,故名微尘。当下你悟到这个实相,微尘是从文字方面来表达这个法,非微尘用般若观照,来观照一切法本来空寂,因为它是生灭法,最后悟到一切法它的实相,本来没有微尘,故名微尘。微尘本身自体是空的,那么在空里面现出一个妙有,所有这个微尘实相,在微尘里面悟到微尘里面的实相,那么在世界里面呢,释迦牟尼说:「是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那么在世界里面悟到实相,那么还有三十二相(佛教术语,是转轮圣王与佛的身体所具足之三十二种外貌特征),释迦牟尼説三十二相,非三十二相,故名三十二相。如果如来执着有三十二相,那么这个不是三十二相,正因为他不执着,所以这个才是三十二相。罗汉也是这样,在阿罗汉里面悟到阿罗汉的实相。所以大家知道什么叫实相。实相,是这个东西,不是东西,故名这个东西,这个就是实相。这个就不叫实相,所以你不能用我们世间的这种文字道理来解释佛经,那就错了。

 

  我在美国纽约大学读书,我到书店里面,看到一些学者翻译的《金刚经》,发现他们有时候闹出好多笑话出来。因为他的道理不懂,他用字面来解释,那么就会歪曲了金刚般若的思想。我讲个笑话给你们听,有一个北京的教授到我们这个闽南佛学院来,他说他懂佛学,有一个小和尚问他,南无阿弥陀佛怎么解释?他说你这个小和尚连这句话都不懂,他说南方没有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在西方,你听起来对呀,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西方。但是实际上不是这个道理,南无是一个梵文,是皈依丶恭敬丶礼拜丶依靠的意思,并不是南方没有阿弥陀佛,学者有时翻译经典在书面着相,就歪曲了佛经里面的含义。你看像我们字面説微尘实相,世界实相,三十二实相。如果他执着有一个相是实实在在的,这个是三十二相,这个完全是错误的,所以在《金刚经》里面説:「实相,无相,无所不相」,这个才是实相。佛法,非佛法,故名佛法。这个才是佛法的实相。

 

  见实相后流出的功德,那么如果说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不着一法,悟到实相的道理,不执着一法,广修一切功德,那么你就得到无量无边的功德,如果说你修行的话,到最后成佛,那你就可以得到三身丶四智丶五眼丶六通这种妙用,这种功德,这种果报。正因为你见实相后,不执着一切法,你能广修一切法,那么你就得到无量无边的功德。如果说你在修行的过程当中有所求,有所得,那这个功德就有局限,那你永远没有办法证到法身。

 

  「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这里面解释什么叫实相。实相则是非相,实相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相叫相,所以叫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那么这个实相究竟是什么呢?大家要注意一下,这个实相非有,你不能把它当成一个法,是一个有的。同时你要知道非无,你说有的也是错的,你说没有的也是错的,叫非有非无,那么非有非无是一个什么相呢?非有你以为是无的,释迦牟尼马上就告诉你了,非无。那非无是什么?就是有,那究竟是有还是无?所以叫非有非无,即有即无,就像《心经》里面説,「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让你慢慢去体悟,让你慢慢去了解,知道实相般若它是什么东西,就是非有非无。

 

  什么叫实相?非生非灭。你认为这个实相有一个生处,那这个不是实相,有一天会丢失,消失了,那也不是实相,所以叫非生非灭,也就是说实相本来没有生,所以亦没有灭,不垢不净,这个实相没有垢也没有净,他本来就没有染污,也没有什么清净可言。接下来不增不减,这个实相在圣不增,在凡不减,释迦牟尼佛实相是这个道理,并没有增加什么,在凡夫这个实相并没有减少什么,然后非一非二,这个实相不是一个东西,但是也不是有两个东西,无生死相,这个实相没有涅磐相。如果你把这个实相当成一个涅磐相,那么这个就不是实相。所以既不是生死当然也没有涅磐,涅磐跟生死是相对的,相对呢,有分别的,这个都是落入歧见,落入第二念,都有分别,都有执着,有所住,所以你永远悟不到实相。实相是一无所住而生其心,生起这个清净心,实相就是清净心。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