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要义(十四)

 

发布: 2019-11-21 21:35:38   作者: 达义大和尚   来源: 湛山精舍   

 


 

达义大和尚主讲

 


 

  《金刚经》第十二分说:“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 这几句话在《金刚经》里至关重要。慢慢去体悟,里面有很多道理。

 

  “随说是经”,是指我们无论出家也好,在家也好,要续佛慧命,弘扬佛法,把释迦牟尼佛智慧的生命不断推广,不断弘扬。讲经说法不但是出家人的责任,在家居士也有这个责任。我们要随时随处跟不同的众生说《金刚经》的道理。这个“随”就是我们在家也好,出家也好,有责任把《金刚经》的般若思想弘扬出去。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无论对什么人,都要不断推广,要随说是经。

 

  那么,经里面有好多道理,乃至四句偈等,乃至于里面的一个偈子,或者四句话,“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金刚经》里面的般若思想代表一个什么样的精神?代表般若智慧在里面,般若智慧就是法身,当有法身的地方,好像佛在那地方一样,有这个法身,叫法身舍利,凡是在这个地方有四个偈子,或者是四句话,一切世间上的天跟人、阿修罗都应该供养。

 

  “如佛塔庙”,就像佛或塔一样,就像庙一样,供养佛的法身舍利。《金刚经》的一句话,乃至《金刚经》里面的四句话,代表佛的法身舍利,还要供养祂,恭敬祂。就像到庙里面,我们用花果来供佛,说明我们看到这个相,这个相代表佛也在,佛精神是永远存在的,佛的法身是遍一切处的。有《金刚经》存在,就有佛的法身慧命存在。《金刚经》代表释迦牟尼佛智慧的生命,所以叫法身慧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天要读诵,要受持,要演说,要书写《金刚经》。

 

  中国历代高僧大德,好多文人,好多佛家弟子,都读诵《金刚经》,受持《金刚经》,按照《金刚经》里面的道理去做、去修,而且演说《金刚经》。现在上网查,《金刚经》的讲解起码几十种,有的没有上网的,好多自己讲解的,太多了。由此可知,这部《金刚经》对中国佛教影响很大,好多人都在讲解《金刚经》,不但在讲,同时还有注解;还有演说《金刚经》,书写《金刚经》,好多书法家都喜欢抄写《金刚经》。记得好像柳公权和弘一大师也抄写过《金刚经》,还有其他诸多书法家,都在抄写《金刚经》。可见,《金刚经》在佛法里面的地位、重要性,《金刚经》代表佛的慧命。

 

  “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有了《金刚经》里面一个偈子或者四句话,在这个地方,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都在这里供养。就像佛塔和庙一样,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如果在这里按照《金刚经》的道理去受持,依教奉行,然后在此读诵,可以想象,多少天上的人,还有阿修罗都会来供养,都会来护法。如果在这里读大乘经典,无形当中周围都有天龙八部、护法来护持,保护正法,保护这个地方。由此说明大乘经典的功德力。为什么一个人往生以后,要读《金刚经》,要读大乘经典,要读《地藏经》,就是这个道理。

 

  希望各位这次听《金刚经》,对《金刚经》的道理瞭解以后,要依教奉行,要受持、读诵、演说、抄写,这样才有意义。《金刚经》讲“随”,就是随顺的意思,随顺其义、其解、其性。当我们在随顺因缘,讲解《金刚经》的时候,我们随其义,随其《金刚经》里面的道理,无论是文字般若,观照般若,或者实相般若,按照它的道理去讲。“其解”,根据不同人的见解,把般若思想发扬光大。“其行”,就是去实践。所以世间、天人能解能行般若经的法师,都要恭敬供养。

 

  如果按照《金刚经》依教奉行去做,般若就在我们心中。“籍此身内有如来法身舍利”此句意为,如果能够读诵《金刚经》,瞭解《金刚经》,按照《金刚经》做的话,身内就有如来法身舍利。虽是一个凡人,通过读诵,讲解,受持《金刚经》,其本身心中具有如来法身的舍利,就跟一般凡人不同,“心内犹如佛塔佛庙。”《金刚经》对任何人都非常重要,如果常常持诵《金刚经》,那么现在看到的人跟读《金刚经》以后看到的人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因为其心中有法身舍利。

 

  “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稀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此句意为,如果一个人能够通达了解,按照《金刚经》道理去做,就可以成就最上第一稀有之法,即实相般若之法。为何称之稀有之法?因为通过这个法能够让你成佛,能够断除你的烦恼,能够让你远离生死之苦,故叫稀有之法,或称微妙法。

 

  • Default
  •  


     

      讲经前,会恭诵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这就是般若经的道理,还有《华严经》的境界,亦有《妙法莲华经》各种佛的果位,它的殊胜,就称之为无上甚深微妙法,没有一个法比这个法更彻底更好。

     

      讲到实相般若,实在是太好、太妙、太圆满,佛教教理之最好就是最圆满,最了义最究竟的法,没有一个法能够超越这个法,叫无上甚深,其道理非常深奥,不是一般世间浅显的道理,所以叫甚深。

     

      微妙法很妙,所谓微妙法是妙不可言。当人们看到这个经典以后会心一笑,说不出好在什么地方,为何?言不达意。当看到这个经好的时候,会很感动、会流泪、会激动,这个法太好了!好在何处?通常讲不出来。因为一个人的语言表达是有局限性的,所以佛教里说佛法真理只能意会,不能言说,因为言不达意。

     

      因此实相般若法只能是以心传心,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什么叫实相般若。曾经,梁武帝请达摩禅师上台去说法,达摩上台后打一下板,然后结束了,这个法就说完了。这个就是实相般若,是不可以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亦叫微妙法。妙就妙在,妙不可说,妙不可言,不可用语言、文字、思维或者概念来表达。

     

      “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这句话表示,凡是有一部《金刚经》存在,就像佛存在一样。以前在中国大陆讲经的时候,经在前面,然后佛,然后法师。因为这个经就是佛的法身慧命,经比佛还要重要。

     

      说明无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哪一尊佛,都是通过经法的道理证悟到的,他才成佛。所以经是真理,代表宇宙人生的真理,般若的事相,一切诸佛之所以能够转凡成圣,能够成佛,都由经开始。为此,《金刚经》里讲:“一切诸佛皆从此经出。”即从般若智慧而产生的妙用,到最后他成佛了,所以经者径也,是通往成佛之道。

     

      “若众中尊重弟子”,是何意?大家常读《金刚经》,佛教里面有佛法僧三宝,这里如果有经典所在,就代表这个地方有佛,出家人代表僧,为什么出家人受人恭敬、供养、礼拜?他有这个法。所以任何人当修行修到很好,代表佛法僧三宝。如果受持《金刚经》具足佛法僧三宝,那么就像佛家弟子一样,受人恭敬礼拜供养。 由此说明《金刚经》在佛法里面的重要性。

     

      之前讲稀有之法,就是摩诃般若波罗密多。摩诃就是大,般若是妙智慧,从字面翻译就是智慧。佛教般若思想里的智慧跟中国智慧名词,其含意有一点不一样,其义理更高深,所以前面要加一个妙智慧。

     

      此外,波罗蜜多有两层意思,第一个叫“到彼岸”。另外一个“度”,到彼岸就从生死烦恼的此岸,通过般若智慧到了清淨快乐的彼岸。那么度呢?这个般若智慧是六度里面之母,就是佈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以般若作为指导,由这个六度修行从凡夫位到成佛,所以般若波罗密多另外一个意思就是度,由般若而证得大涅磐。

     

      人为何修行,修到最后成佛,证到佛果,能够生起大悲心,行菩萨道成佛,皆因有般若智慧,才能大悲心起,才能行菩萨道,到最后证到无余涅盘。

     

      通常讲佛法,佛法不离三德。第一就是法身德,每个人成佛以后都可以证到法身。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成佛以后可以证得这个法身,法身是不生不灭,不来亦不去,周遍法界,法身是遍一切处,所以叫无上,没有另外一个身,能够比这个法身更加普遍,广大、微妙、功德智慧,所以叫无上,叫最上。

     

      第二,般若德。修学佛法的要点就在于般若智慧,期望我们有般若的妙智慧,让我们开悟,让我们转凡成圣。所以般若智慧在佛教里面至关重要,因此叫第一。

     

      第三,解脱德。佛教里的目的就是让人解脱,即人类有烦恼,有业障,众生由迷惑,然后造业,造业以后受苦,在六道里轮回,不能得到自在,释迦牟尼佛之所以降生到人间,都是为了一大事因缘。就是希望众生能够离苦得乐,能够解脱,能够超越六道三界之苦,希望一切弟子都可以得到解脱自在,这叫稀有。唯有佛法能够让人离苦得乐,能够让人得到解脱自在。

     

      那么,三德合起来叫大般涅盘,就是大智慧。通过智慧能够让人证到无上涅磐,涅磐就是不生亦不灭的意思,达到无为境界。涅盘另外一个词就是清淨心,证悟到人的清淨心。

     

      佛性,所以自心诵此经,解此经,体会此经,自心便是佛。佛教里面,是心即佛,佛跟这个心是一样的,叫心、佛、众生三无差别。通常自己的心如果能够诵这部经,就能够解这部经,自己能够体悟这个经,自心便是佛。

     

      如果说要想知道心,显示一个什么心,是一个凡心,还是一个佛心,那就要看你的受持。如果你每天都能够跟《金刚经》在一起,能够读诵《金刚经》,用你自己的智慧来了解《金刚经》,用你生活体验来体悟《金刚经》,那么你心里面就是佛。

     

      所以佛教说,心如果常常读这个经典的话,你就跟佛相应;如果心跟坏人在一起,心就变坏了。就像人家画佛像,如你每天读画清淨庄严的佛像,人相貌就变庄严了,心就跟佛菩萨一样慈悲。所以佛教非常重视什么样的因缘,就得什么样的果报。

     

      如果我们心常常诵经、礼佛、拜忏、坐禅、念佛,那我们的心就跟佛相应,我们用自己的心,来诵这个经,自己的见解来了解这个经,用自己的生活体悟来感受这个经,那你的心就是佛了。

     

      “故也所在之处即为有佛。”不管你到什么地方,你都有佛。因此佛教说每个人都有一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灵山塔,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道场。我们随处、随时、随地都可以修行。所以我们现在一般凡夫就是着相,觉得在家里不能修行,到庙里面参加法会共修,才可以修行。如果按照实相般若智慧来讲,其实道场就在你心中,随时随地都可以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