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杂志季刊第49期
P. 33
宋代來華的日本天台僧 願焉。(參《宋史•日本傳》、日本《本朝高僧
北宋時日本來佛僧人,最早而著名者為奝 傳•成尋傳》)
然。據《宋史•日本傳》等,奝然於太平興國八 宋時還有一批來華的日本僧人,他們雖以傳
年(983)入宋,嘗遊天台山,巡智者大師之遺跡, 播禪宗為主,但亦兼習天台教義,其中著名者有
又遊五台山。得到宋太宗的召見與厚賜。雍熙三 榮西、俊芿、道元、圓爾辨圓、心地覺心、南浦
年(986)乘宋船回國,帶走《大藏經》一部及旃檀 紹明等。
佛像等。 榮西(1141-1215)號明庵,十四歲出家,
北宋時中日天台宗僧人的相互交往,最著名 十九歲至比叡山天台教義,又習密教。乾道四
的為寂昭、紹良、成尋三人。寂昭(?-1034)為 年(1168)入宋,巡遊天台山及明州育王山,同
日本天台宗高僧源信的弟子。鹹平六年(1003), 年歸國,攜回天台宗新出章疏三十餘部,並帶
寂昭率徒念救、元燈、覺因、明蓮等七人入宋, 回天台山的茶種,異日人飲茶之風。淳熙十四
由明州登岸,巡禮天台山,謁四明知禮送上源信 年(1187),榮西再度入宋,學禪於天台山萬年
疑天台都義二十七條,請知禮作答。知禮憑教而 寺的虛庵懷敞,承其法統,四年後回國,為日
答,隨問以書之,皆深於理致而盡釋其疑,成《 本臨濟宗的開山祖。慶元五年(1199),俊芿入
答日本國師二十七問》(見《四明尊者教行錄》卷 宋,遊天台山,並就明州、臨安等地遍學律、
四。《大正藏》卷四六)。寂昭曾召見,並賜以紫 禪、天台,居宋十二年,於嘉定四年(1211)始
袍及「圓通大師」之號。後寂昭未回日本,嘗任 回國,帶去天台教觀716卷,及律、華嚴、儒
蘇州僧錄司,住吳門寺。卒於杭州清涼山。 學等書,都1000餘卷。道元(1200-1253),嘗
天聖六年(1028),日僧紹良奉其師命而入 遍學天台教義,於嘉定十六年(1223)入宋,登
宋,再致台教疑問十條請決,並齎金字《法華 天台山,複至明州天童寺師事如淨禪師(1163
經》以為贄禮知,禮為其一一釋疑。時知禮的法 -1228)三年,得曹洞宗正統,回國後開創日
席已由廣智所繼承,紹良遂在廣智門下從學三 本曹洞宗。圓爾辨圓(1202-1280)為榮西的
年,回國後大弘台教。(參《四明尊者教行錄》卷 法孫,於端平二年(1235)入宋,至杭州上天竺
四、《佛祖統紀》卷一二《廣智(尚賢)傳》) 持從柏庭善月(1149-1241)受天台教觀,並領
成尋(1001-1081)為日本天台宗大雲寺座 受天台宗相承圖;又至餘杭徑山,學禪於無准
主,夙有人宋禮參天台之志,於熙寧五年(1072) 師範(1178-1249)。留宋六年,於淳佑元年
偕弟子賴緣等七人入宋,其時已六十二歲,家 (1241)回國。心地覺心(1207-1295)是辨圓
尚有老母在。既至台州,即止於國清寺,願留寺 的弟子,於淳佑九年(1249)入宋。巡徑山、育
中。神宗聞之,詔使赴闕。成尋等遂又巡禮五台 王山、天台山諸寺,亦六年後回國。南浦紹明
山等地。既赴京師,神宗「以其遠人而有戒業, 於開慶元年(1259)入宋,遍遊五山十刹,師事
處之開寶地,盡賜同來僧紫方袍」,並賜成尋 杭州淨慈寺的虛堂智愚,為其法嗣;八年後回
「善慧大師」之號。熙寧六年,其弟子賴緣等歸 國,大暢禪風。
國,攜回經書400餘卷。成尋留止中國九年,著 南宋以後,雖中日之間僧人的往來仍多,但
有《參天台五台山記》。元豐四年(1081)寂於汴 國內台宗衰微,來華僧人大多為禪僧,與天台宗
京開寶寺,神宗敕葬天台山國清寺,以嘗還其夙 無甚密切關係,不贅。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