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 - 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杂志季刊第49期
P. 5
個「定」,有了這個定以後,就有這個智慧,所 空」也是不對。這個般若思想就是非有非空,即
以叫定慧等持,平等了,等持了以後,這個煩惱 有即空,空有不二。所以你要懂得這個道理,釋迦
自然而然就能夠去除掉,所以「滅」,就是寂 牟尼佛在整部《金剛經》裏,好多道理都是在講這
滅,寂就是禪定的意思,就是很高深的禪定,就 兩句話的邏輯,這兩句話非常重要。
叫寂。當你有一定的禪定以後,這個煩惱自然而 《金剛經》是般若的綱要。為什麼說是般若
然就去除了。「度」是什麼意思?度,就是即出 的綱要?就是不執著兩邊,不執著任何一邊,它
生死苦海,通過修般若智慧,我們就可以離開生 是在破裏面的相。你從頭到尾看《金剛經》一整
死的苦海,到了清淨涅磐的彼岸。所以這個「 遍以後,你不知道裏面在講什麽,如果你發現裡
度」在《金剛經》裡面,是常常出現的一個名 面在講什麽,那麼這個就不是般若,好多人看了
詞,大家要記起來。《心經》裡面講「度一切苦 《妙法蓮華經》以後說:「這個法是很妙,裏面
厄」,度一切苦厄裡面,不單單讓眾生離苦得 不知道它妙在什麼地方,在說什麽妙。」。如果
樂,同時希望所有一切眾生從生死痛苦的此岸, 釋迦牟尼說,這是一個妙法,那就不是妙法。就
度到清淨快樂的彼岸,這個「度」裡面有很深的 像《金剛經》裏面講,如果你說你是阿羅漢,你
道理。 就不是阿羅漢。你要懂得《金剛經》的精神,就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 是要破,從破裏面顯示般若智慧出來。
滅度者。」這句話在《金剛經》裡面也很重要的, 這裡面「實無眾生得滅度者」,是什麼意
聽起來覺得很矛盾的。釋迦牟尼佛為了度化一切眾 思呢?是指觀照般若,通過你去瞭解這個實無眾
生離苦得樂,從生死煩惱此岸,到了清淨涅磐的彼 生得滅度者,去觀照,去瞭解,去體悟,到最後
岸,度了無量無邊的眾生,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 呢,你才能夠證悟到這個實相般若是什麼。這個
邊。但是後面卻說「實無眾生得滅度者」。這裏 實相般若,一般人是沒辦法去感覺到它是什麼,
面說明一個什麼道理?就是你不能去執著一邊, 你要通過文字般若,加上觀照般若,如實的觀
你如果説前面「有」也不對,如果執著後面「 照、思維,最後才能體悟到實相般若是什麼,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