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杂志季刊第60期
P. 12
專題論壇
THEME DISCUSSION
佛教協會代表團法師也曾代表國家宗教事務局和 廣泛的影響,以至於當代哲學家海德格爾和弗洛
中國佛教協會對加拿大佛教會及湛山精舍在海外 姆都受禪宗的影響,並認為西方人受理性知識體
弘揚佛法、促進中加兩國人民友誼等方面所做出 系的束縛,影響了其視野,禪宗為西方人指出了
的貢獻表示肯定。 一條通往自由的道路。法國學者阿努瓦·阿布戴
爾─馬裏克認為,當代世界早已不是「三個世
界」了,而是呈現兩大文明圈格局:一個是印
度 - 雅利安語系文明 圈(包括古埃及、波斯、古
希臘世界、歐洲、北美、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印歐
語系地區、亞撒哈拉大沙漠非洲──伊斯蘭教文
明文化範圍),一個是中國文明圈(包括中國、
日本、蒙古──中亞、越南和東南亞、東亞次大
陸、大洋洲、從波斯到菲律賓的伊斯蘭教文化範
加拿大各佛教團體舉行聯合慶祝佛誕 圍)。他認為,中國是東方文明的動力中心,地
處亞洲的中心位置。佛教圓融、包容、謙和、和
平的理念,已經深深地紮根於中國文化。我們有
義務、有責任向世界介紹佛教文化,推廣佛教理
念。但這絕不意味「唯我獨尊」。佛教教義決定
了我們的態度和行動方式。對話的實質是平等,
交流的實質是提高。美國學者亨廷頓的「文明沖
突論」引起了很多關註。但人們卻有意無意地忽
視亨廷頓思想的另一面,那就是「文明的融合」
第二屆中美加佛教論壇在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
。他說:「在可見的將來,不會有普世的文明,
二、西方和東方都需要多元化的視野 有的只是一個包含不同文明的世界,而其中的每
出生於東方的英國作家曾經感嘆:「東是 一個文明都得學習與其他文明共存。」他認為,
東,西是西,東西永古不相期!」其實,東西方 即使是緊密的經濟合作也有賴於共同的文化基
總有見面握手的一天,而一旦見面,西方知識界 礎。如果真是如此,那麽全球化的經貿往來必須
立即認識到從東方而來的這一古老宗教的魅力, 要有文明的相互包容。這也是全球經濟一體化所
甚至極端的如哲學家尼采,他在聲言「上帝死 考慮的重要問題。「西方國家也需要深入了解其
了」的同時說:「佛教要比基督教千百倍地真 他文明的基本宗教和哲學主張,以及洞悉他們是
實:客觀而冷靜地提出問題是它的一部分遺產, 如何理解自身利益的。這需要西方去識別和其他
因為佛教來自於一個經過幾百年發展的哲學運 文明間的共通性。」在古代西方,科學知識屬於
動。」自那時以來,佛教文化已經在西方產生了 貴族哲學家,而技術則歸制造工匠所掌握。後
10